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4-06-21 16:35
初夏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綠意漸濃,在草原深處的一個大型火電廠里,道路兩側白樺、云杉等樹木成行,刺玫、紫丁香等灌木連片。廠區的溫室大棚里也是生機勃勃,滿眼都是綠瑩瑩的黃瓜、紫亮亮的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里的綠化用水、灌溉用水,全都來自發電用的煤炭。
這是京能(錫林郭勒)發電有限公司。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記者日前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的京能(錫林郭勒)發電有限公司采訪了解到,在這個大型火力發電廠,一塊塊褐煤燃燒后產生的煙氣,經過特殊裝置處理,就能提取出水。
“我們研發應用了66萬千瓦等級火電機組的煙氣提水裝置,能夠從褐煤燃燒后產生的煙氣中提取出水來。”京能(錫林郭勒)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瑞東說。
在褐煤資源豐富的錫林郭勒盟,這項技術很有應用潛力。據李瑞東介紹,褐煤含水量較高,燃燒后產生的煙氣本身就含有大量水蒸氣,再經過濕法脫硫等凈化工藝處理,煙氣中的飽和水蒸氣、小液滴越來越多,“以前就直接排放掉了,現在我們把這塊資源利用了起來”。
這是京能(錫林郭勒)發電有限公司的煙氣提水裝置。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據介紹,煙氣提水技術就是通過研發煙氣脫硫和高效冷凝一體化的提水裝置,將脫硫塔和冷凝塔二合一,并應用一系列技術創新,從而讓煤“生”出水。
錫林郭勒盟是典型的富煤貧水地區,這項技術讓火電廠從耗水大戶成了“產水大戶”。目前,這家每年耗煤400多萬噸的大型火電廠,不僅能發電60多億度,還能“生”出150多萬噸的水。
“煤‘生’出的水,足以滿足廠區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李瑞東說,經過多次節水改造,目前廠區每年生產用水維持在100多萬噸的規模,“這套裝置2018年投入運行,2019年5月15日開始至今,我們火電廠一直處于發電零取水的狀態。”
隨著讓煤“生”水的裝置持續穩定運行,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的很多企業紛紛開始應用這項技術進行節水改造。錫林郭勒盟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盟已有8家火電和熱電聯產企業應用該技術,全年煤“生”水可達660多萬噸。(劉偉 劉懿德)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