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動態一周匯總▏電網智能化轉型升級
來源: 時間:
同業動態一周匯總▏電網智能化轉型升級韓旭 王詩蕊
近期,電力行業發力“新基建”,加速布局特高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重點項目。本期同業動態關注“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人工智能,為您呈現人工智能在電力行業應用相關的最新動態,匯集各方輿論觀點,為同業企業參與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參考。
一、本期關注:電網智能化轉型升級
國家電網召開“網上電網”試點成果發布暨建設推進會
8月12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召開“網上電網”試點成果發布暨建設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公司年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前期工作,發布試點成果,落實工作部署,全面推進“網上電網”建設應用,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平臺支撐。會議的召開標志著試點建設成果正式上線運行,“網上電網”進入全面建設應用新階段。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辛保安指出,“網上電網”是公司和電網發展向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邁進的一次重要轉型升級,是公司管理工作重要的改革創新舉措。建設“網上電網”,推進數字技術與傳統電網雙向互動、共生共進,對于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順應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相融并進大趨勢、推動公司戰略目標落實落地意義重大。
國網湖南電力公司與衡變公司簽約 開啟湖南智能電網新時代
8月11日,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與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10~500kV變壓器、500kV電抗器設備的應急保障、以舊換新及工廠化檢修等領域開啟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孟慶強表示,國網湖南電力公司必將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進一步緊密雙方合作關系,有效提升雙方的服務水平和發展能力,積極搶抓國家實施新基建的發展機遇,在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等方面深化溝通、加強合作,助推衡陽高質量發展。
二、輿論觀點:
新華網:未來,隨著數字新基建工作深入推進,平臺支撐、技術賦能和數據驅動價值將加速釋放。通過加強智慧物聯體系建設,實現設備狀態、電網環境和運行數據實時獲取;利用電力大數據技術對多源數據融合分析,針對隱患部分應用北斗賦能無人機定點核查、自動巡檢;基于人工智能平臺,面向輸變電業務場景研發算法模型,為自然災害預警平臺裝上“智慧大腦”,帶動電網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快速迭代和深化應用,保障電網運行安全。
金融界:電力行業產業鏈完整,電力裝備齊全,應用規模大,產業輻射廣,帶動作用大,在5G行業發展中具有典型代表性。5G結合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創新技術,完美契合了智能電網的通信需求。分析認為,國家電網憑借自身在能源行業的影響力,可有效拉動龍頭企業積極性,協同推進5G、云計算等高新科技向能源行業的滲透,提高能源行業的運作效率,并反哺新基建相關產業。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總工程師李喜來:鑒于智能電網涉及范圍大、影響領域廣、挑戰難度大,推進智能電網建設需要政府、電網企業及全社會共同參與、統籌協調、形成合力,逐步形成有利于智能電網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智能電網落地。全面加快智能電網建設是落實新時代能源轉型與能源革命要求的有效途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應準確把握我國新形勢智能電網的發展定位,科學謀劃合理可行的發展路線,以創新示范統籌引領智能電網建設,推進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同業集團動態:
同業動態 | 要點一覽 |
國家電網跨區跨省輸送電力創新高 | 8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跨區跨省輸送電力創今夏歷史新高,其中跨區最大輸送電力9208萬千瓦,較2019年最高值增加1411萬千瓦;跨省最大輸送電力8050萬千瓦,較2019年最高值增加684萬千瓦。電力電量平衡一體化格局優勢凸顯,從側面反映出經濟社會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 |
南方電網公司籌建的首批中電聯團體標委會獲批 | 近日,由南方電網公司生技部組織牽頭,南網科研院申請的中電聯知識管理、輸變電設備仿真技術兩個標委會正式獲批籌建。這是南方電網公司籌建的首批中電聯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志著公司標準化組織建設向市場化、多元化邁出重要一步。 |
華能集團發布《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 8月10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這是中國華能繼2006年率先在國內發電企業中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來,連續發布的第14份報告。報告從多個方面向社會公開了 2019年的華能。報告顯示,2019年華能集團在光伏領域大放異彩,實現光伏項目核準350萬千瓦,新增裝機105.9萬千瓦,開工建設155萬千瓦。其中,棗陽光伏電站項目和新泰農光互補電站項目處于備案在建階段。棗陽光伏電站的建設將有效改善電網結構,緩解當地供電壓力;新泰農光互補電站項目成之后也將優化電源結構,有力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
中國大唐與中國海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近日,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陳飛虎,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共同見證雙方簽約。陳飛虎指出,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為新時代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滿慎剛拜訪國家能源集團 | 8月11日下午,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滿慎剛在北京拜訪了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祥喜。雙方就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進行深入交流。王祥喜表示,希望雙方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深化在智能礦山、技術創新、國際化業務拓展等領域的合作,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
國家電投依托上海建設核電產學研等五個基地 兩個平臺 | 8月11日,國家電投上海區域統籌協調第三次工作會議在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召開。“十四五”期間,國家電投集團公司在滬規劃建設“五個基地”“兩個平臺”,助力上海市“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服務上海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五個基地分別為:核電產學研和國際合作、新型能源和科技產業研發、電站服務業和“走出去”、產融結合、人才培訓。兩個平臺分別為:先進核能和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平臺、投資開發和工程總承包產業平臺。 |
中核集團與陜西省攜手推進西北安全應急產業園建設 | 8月12日,陜西省舉辦《加快推進建設西北安全應急產業園備忘錄》戰略協議簽訂儀式。陜西省委副秘書長尹清遼,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申彥鋒出席活動并見證相關協議簽署。會上,中核集團下屬成員單位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作為西北高技術和安全應急產業研究院理事會成員單位與涇河新城、西北工業大學共同簽訂《西北高技術和安全應急產業研究院組建協議》,并同時作為首批入園企業與涇河新城簽訂《首批入園項目建設協議》 |
中鋁集團與重慶市加強合作推動高端制造 | 近日,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在集團總部會見重慶市副市長鄭向東一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中鋁高端制造集團高質量發展,共同打造央地融合、軍民融合、高端制造的典范進行友好交流,達成多項共識。 |
四、同業上市公司動態:
同業動態 | 要點一覽 |
許繼電氣: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0.72% | 許繼電氣(000400)8月11日晚間發布2020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42億元,同比增長24.8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80.72%;基本每股收益0.35元。 |
神華子公司于澳洲提交沃特馬克煤炭資源采礦租約申請書 | 中國神華(01088.HK)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神華沃特馬克煤礦,發布沃特馬克勘探區采礦租約申請公告。根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的有關規定,沃特馬克公司已向新州政府礦產勘探和地質局提交了沃特馬克勘探區煤炭資源《采礦租約申請書》,所申請的露天采礦租約覆蓋面積約95平方公里,露天采區范圍JORC標準下可售儲量約1.96億噸,租約最高年限21年。 |
龍源電力上半年凈利增長3.8%至33.31億元 | 龍源電力(00916.HK)發布公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入人民幣142.18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3%;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凈利潤人民幣33.31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3.8%;每股盈利人民幣0.3994元。 |
華電福新7月發電量同比降3% | 華電福新能源(00816)公布,7月總發電量約424.73萬兆瓦時,同比下降2.9%,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分別14.2%和降低5.6%,水電發電量下降70.8%,煤電發電量升75%,而天然氣(分布式)發電量增1.1%,其他清潔能源發電量下降52.8%。 |
中廣核新能源前7個月完成發電量7889.0吉瓦時 同比增長1.7% | 中廣核新能源(01811)公布,2020年7月該集團按合并報表口徑完成發電量1029.2吉瓦時,較2019年同比減少12.2%。其中,中國風電項目增加41.9%,中國太陽能項目增加58.6%,中國燃煤、熱電聯產及燃氣項目減少80.7%,中國水電項目減少14.7%及韓國燃氣項目減少15.3%。1-7月,該集團累計完成發電量7889.0吉瓦時,比2019年同期增加1.7%。其中,中國風電項目增加42.5%,中國太陽能項目增加54.5%,中國燃煤、熱電聯產及燃氣項目減少79.1%,中國水電項目減少17.0%及韓國燃氣項目與2019年同期持平。 |
國電電力:大同湖東電廠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項目獲批 | 國電電力(600795.SH)公布,近日,公司所屬國電電力大同湖東電廠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項目獲得《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國電電力大同湖東電廠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項目核準的批復》(晉發改審批發〔2020〕368號)。項目總投資為78.9億元,其中資本金占20%。項目地點為大同市云州區,建設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同步建設脫硫、脫硝和高效除塵裝置,煙氣排放指標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